终于要等来郑州机场至许昌市域铁路(下称郑许市域铁路)开通的日子。

  12月25日,郑州地铁集团发布消息,12月26日至27日,线路开启试乘。根据经验,开启试乘,就意味着线路即将开通。

  随着郑州都市圈晋级“国家队”,郑许市域铁路开通后,可以预见,郑许一体化将进一步提速,许昌在“省之方略”中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

  

将开通

  12月26日至27日,郑许市域铁路全线面向公众试乘。

  相比以往,此次试乘无需凭票,对试乘人数也不进行限制,可谓诚意满满。

  根据郑州地铁集团发布的信息,郑许市域铁路工程由郑州、许昌两市分段同步建设、同期贯通运营。今年10月20日,两市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负责线路运营管理。

  资料显示,郑许市域铁路北端起于郑州航空港区长安路北站,南端止于许昌市许昌东站,线路全长 67.13公里,共设车站 27 座。其中,郑州段 33.43公里,许昌段 33.7公里。全线换乘车站1座,在港区北站与城郊线换乘。

  郑州段设地下车站16座,分别为长安路北站、港区北站、文体中心站、枣园站、翱翔路站、长安路南站、新郑机场站、遵大路站、苑陵故城西站、洵美路站、龙王站、龙王南站、双鹤湖北站、双鹤湖站、双鹤湖南站、八千站。

  许昌段设车站11座(高架站9座,地下站2座),分别为双庙李站、大周站、颍川路站、葛天源站、永和路站、农大路站、体育中心站、电气谷站、芙蓉湖站、鹿鸣湖站、许昌东站。

  时间节点上,郑许市域铁路2017年12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2021年8月30日实现全线“洞通”;2021年9月27日实现全线“轨通”;2021年9月30日实现全线“电通”;2022年9月8日实现全线试运行;2023年3月14日完成空载试运行。

  2023年4月26日许昌段竣工验收通过;2023年6月28日郑州段竣工验收通过;2023年12月22日通过安全评估。

  据介绍,郑许市域铁路开通初期采用单一交路运营,工作日/周末采用同一时刻表。全线设置长安路北站、苑陵故城西站、大周站、许昌东站4个站点首班车6:00齐发;末班车由长安路北站、许昌东站21:00对发。高峰期(6:40—9:15)行车间隔约10分、平峰期(9:15—21:00)行车间隔约14分25秒。

  面向公众试乘,就意味着即将开通。2023年只剩4天,开通“指日可待”。

设计感

  车站,都具有城市形象的挖掘、表达、展示功能。

  12月26日,郑州地铁集团邀请媒体进行开通前的试乘体验,首站长安路北站。

  这座车站周边规划为居民住宅区,生活气息浓厚。站内公共区,是大跨无柱结构拱顶形式,弧形顶板结构看上去较为复杂,但很显品质。

  车站工作人员介绍,作为连通郑州的门户,车站装修设计提取弧形拱门为设计元素,打造一个腔体结构空间,通过暖黄色多边形艺术灯具营造出柔和光线,为乘客创造出舒适宜人的氛围。

  在装修设计上,郑许市域铁路以“筑梦引航,缤纷郑许”为设计主题,线路色为空港蓝。

  “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发展陆上丝绸之路,郑许市域铁路以‘郑州门户线’为定位带动郑州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腾飞。通过空间形体的科技元素营造‘科技地铁’,打造一条汇聚智慧、国际、生态、科技的‘人文特色标杆地铁’。”郑州地铁集团方面介绍。

  除了长安路北站,在装修设计上具有特色、值得打卡的车站还包括新郑机场站、双鹤湖站、葛天源站、体育中心站。

  体验的第二站是双鹤湖站,车站就置身于郑州航空港区双鹤湖中央公园内。

  因而,车站在装修设计上,也特意提取双鹤湖的自然形态,通过简洁的形和意表达双鹤湖的生态特征,用彩色的自然水底窗口体现双鹤湖梦幻自然的美好意境。柱面镜面不锈钢反射出周围景色犹如湖面倒影层层叠叠,空间上打造空间一体化、艺术化设计,整体描绘出一幅自然生态和谐美丽的画卷。

更舒适

  郑许市域铁路的设计感,不只是体现在车站上。

  相比于其他线路的车辆,郑许市域铁路车辆更为亮丽。

  工作人员介绍,车身侧面腰色带,取中华母亲河黄河之色,与现代科技蓝完美交融,将标准地铁120公里时速B型车疾速蓝光与黄河文化结合,使车体外观浑然一体、大气沉稳。

  这样的色带造型,不仅与车辆整体造型相呼应,更代表黄河文化与科技文化的惺惺相惜、相辅相成。内装配色采用深蓝与浅蓝色渐变搭配,两种颜色的搭配使客室色彩更加丰富,具有层次感。

  此外,为提升乘客乘坐舒适性及观赏性,郑许市域铁路车辆采用更大尺寸LCD显示屏及已在高铁应用新技术进一步降低车辆噪声。

  比如,端部侧墙设计的小窗,增加车辆质感和扩大乘客观光视野。

  在噪声管控方面,通过采用双层中空车窗玻璃、双层车门空腔密封胶及轮轨区域采用复合木地板等技术,实现车辆良好降噪。

  为适应车辆120km/h的运行需求,线路采用了基于路谱的车内压力波动控制系统。此外,在车辆高速进出隧道或通过区间风井时,自动关闭空调新风阀和废排装置排风阀,从而抑制车内压力波动,为乘客提供更舒适的乘坐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与郑州地铁10号线一期、12号线一期一样,郑许市域铁路列车同样采用全自动驾驶技术(GOA4),可实现自动出入车场、自动行驶、自动开关车门、列车唤醒/休眠、远程重启等特色功能。

一体化

  说郑许市域铁路,就不得不提郑许一体化。

  郑许一体化由来已久。2006年,河南推进郑汴一体化。随后,郑许一体化加快推进。

  2018年,推进“郑许一体化”首次写入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次年10月,《郑许一体化发展规划(2019—2035)》获批,构建了“一轴双核三区”的发展格局。2023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加快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打造郑(港)汴许主引擎。

  从“融合”到“深度融合”,再到“一体化”,用词的变化,显现出“河南的温州”——许昌,对中原城市群和郑州都市圈建设,地位愈加重要。

  而在许昌看来,郑许牵手、一体化发展,可以说是中原城市群中最具竞争力的一对CP。

  根据许昌当地媒体的分析,这不仅因为,郑许之间自然赋予独特的平原资源,国家赋予充足的开发空间,空港赋予坚强的战略支撑,经济赋予强劲的综合实力。

  更因为,以郑许市域铁路为龙头的交通对接,以许港产业带为特色的产业对接,以花木之乡为名片的生态对接,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国家战略为机遇的平台对接……都是许昌不懈努力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无论是融合还是一体化,交通一体都要先行,因为它能有效模糊区域边界,进而引领其他领域的一体化。以此看,郑许市域铁路就是其中的关键一步。

  多年来,通过京广高铁、郑渝高铁、郑阜高铁,许昌与郑州的交通联通愈加紧密。随着郑许市域铁路的开通,许昌与郑州在轨道上联通无疑将进入新阶段。

  道路通,产业兴。资料显示,郑许市域铁路将串起郑州航空港区至许昌市之间13个产业园区。而根据许昌市的规划,将统筹谋划郑许市域铁路沿线11个站点与周边区域的规划管控、产业布局、功能构建、人口集聚,打造发展的高地、投资的热土。

  相比其他轨道交通,市域铁路的站点多、速度适中,作为一条双城融合之路、腾飞之路,围绕它,未来郑许可以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