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利率风险防控:低利率并非良药,需从根本上激发有效需求
元描述: 央行强调利率风险防控,但低利率并非良药,反而可能加剧经济风险。文章深入分析了低利率的弊端,并指出有效需求不足才是根本问题,并提出了改善预期和强化社会保障网的解决方案。
引言:
近年来,利率风险成为央行关注的焦点,其在2024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对金融机构持有债券资产的风险敞口开展压力测试,防范利率风险。这一举措反映了央行对市场敏感度的提升,也凸显了政策对市场的感知响应能力。然而,笔者认为,低利率并非解决利率风险的良药,甚至可能加剧经济体系的风险暴露。本文将深入探讨低利率的弊端,并分析有效需求不足才是根本问题,并提出改善预期和强化社会保障网的解决方案,为央行利率风险防控提供参考。
低利率:风险防控的误区
低利率的弊端:事倍功半且风险难控
H2: 低利率并非良药,反而可能加剧经济风险
低利率政策看似能刺激消费需求,但实际上却存在诸多弊端,其效果事倍功半,甚至可能加剧经济体系的风险暴露。
1. 低利率难以改变储蓄偏好,反而可能激发消费平替效应
一些观点认为,通过压低利率可以倒逼人们改变储蓄偏好,强化消费偏好。然而,低利率政策难以有效改变人们对心理账户分布结构的调整,反而会增加人们基于禀赋效应的损失偏好,从而提高储蓄偏好,激发人们的消费水平下降和消费平替效应。
2. 低利率无法有效覆盖风险资产敞口,加剧金融体系风险暴露
低利率无法有效覆盖风险资产的敞口风险,容易加剧整个经济金融系统的风险暴露。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其市场定价的根基是资金的使用价格必须要有效覆盖所持有风险资产的成本。当前经济社会运行成本居高不下,整个社会投资的边际收益率呈边际递减态势,投资回报的边际递减,导致投资和信用扩张所面临的风险暴露趋大,而风险资产的风险敞口放大,反过来会推动市场风险升水,从而导致投资者要求更多的收益以补偿其承担的成本。过低的利率则压低了投资者的风险回报,进而导致金融体系更多风险难以有效覆盖,而触发更多的风险暴露。
3. 低利率带来金融机构负激励效应,加剧避险诉求
低利率无法有效覆盖风险资产的风险升水,也给金融机构带来负激励效应,即业务拓展得越大,资产负债表越扩展,金融机构可能的亏损面越大。这进而加剧金融机构的避险诉求,在资产荒压力下,大量资金追逐债券市场,不断压低国债收益率曲线,从而进一步压低市场利率。
4. 低利率形成市场逻辑闭环,陷入低利率循环
这种市场逻辑和行为目前正在形成一种闭环效应,带有自我实现的预期,将金融体系陷入了低利率循环之中。整个经济体系也就呈现出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过度宽裕,而真实的实体经济因为风险敞口存在明显的无法完全设防效应、而面临流动性紧缩。
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的根源
纾解有效需求不足,才是关键所在
H2: 低利率治标不治本,解决有效需求不足才是根本
低利率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解决有效需求不足才是根本问题。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在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不足和对自身风险敞口的担忧,导致人们的心理账户分布结构失衡,难以将收入用于消费,最终导致经济活力不足。
1. 改善对未来的预期,提高经济活动边际回报率
改善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根本上需要的是提供更大的经济自由空间,提高人们对未来参与经济活动的边际回报率。这就需要为人们提供能感触和触摸到的机会,即这种经济自由是人们能够清晰地规划出提高边际回报率的可行路径,以及可触摸的损益分析。
2. 强化社会保障网,纾解风险敞口担忧
要纾解人们对自身风险敞口的担忧,根本上需要强化和完善的是社会安全性防护保障网,为人们提供免于匮乏的自由,使人们能够真正感知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这就需要积极发挥广义财政政策的作用,不断充实社保、医保。唯有社保、医保等能够护住人们的后背和两翼,大家才能放心去为梦想冲锋。
解决方案:改善预期和强化保障网
系统性改变心理账户分布结构,激发有效需求
H2: 以更积极的措施,激发14亿人的有效大市场
通过改善预期和强化社会保障网,可以系统性地改变人们的心理账户分布结构,人们将减少在安全方面的储备,而将更多的收入用于满足自己社交、自我实现等的诉求,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才能真正蜕变成14亿人的有效大市场,经济社会的活力才能真正焕发出来。
1. 提供更大的经济自由空间,提高边际回报率
政府需要提供更清晰的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指引,为人们参与经济活动提供明确的路径和可预期的回报,从而提高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激发其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
2. 强化社保、医保等保障体系,减少风险敞口担忧
政府需要持续加大社保、医保等保障体系的投入,为人们提供更完善的社会安全保障,减轻人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更放心地将收入用于消费和投资,从而推动经济的良性循环。
结论:
H2: 低利率并非风险防控的良药,有效需求是经济活力的源泉
低利率并非一个好的风险防控工具,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唯有充实公共财政预算,有效改变人们的心理账户分布结构,给人以希望和安全感,有效需求才能真正成为经济的活力之源。
常见问题解答:
1. 低利率真的毫无用处吗?
低利率在短期内可以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但其效果有限,且存在诸多弊端。在长期来看,低利率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可能加剧风险。
2. 如何才能有效改善人们对未来的预期?
政府需要提供更清晰的经济发展规划,为人们参与经济活动提供明确的路径和可预期的回报,并通过政策措施来促进企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3. 强化社会保障网是否会导致财政负担过重?
强化社会保障网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投入,其带来的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成本。政府可以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来确保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4. 如何才能有效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政府需要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企业需要加大创新投入,个人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共同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5. 除了改善预期和强化社会保障网之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激发有效需求?
还可以通过促进消费升级、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新兴产业等措施来激发有效需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6. 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会对经济发展造成哪些负面影响?
有效需求不足会导致企业盈利下降,投资减少,失业率上升,最终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总结:
低利率并非解决经济风险的良药,有效需求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政府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善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强化社会保障网,从根本上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才能真正激发经济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