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县“文化指导员”: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

元描述: 五华县首创“文化指导员”制度,以就地取“才”的方式,选聘一批热心文化、懂农村、爱农村的优秀人才,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助力“百千万工程”。本文将深入探讨“文化指导员”的选聘、职责、工作机制以及对乡村振兴的意义。

引言: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如何让文化在乡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五华县大胆创新,以“文化指导员”制度为抓手,为乡村文化振兴赋能。这不仅是梅州乃至广东乡村文化建设的创新举措,更是一场乡村振兴的文化盛宴。

五华县“文化指导员”: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

在五华县这片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秦汉文化、诗词文化、足球文化、工匠文化、戏剧文化、美食文化等,这些文化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独特的文化画卷。然而,如何传承发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何让文化真正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了五华县面临的重大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五华县率先在全市推行“文化指导员”制度,选聘一批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文化文艺特长的优秀人才,担任乡村文化建设的领头羊,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一、就地取“才”,打造文化人才队伍

“文化指导员”制度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五华县采取就地取“才”的策略,优先从县级以上文艺家协会会员、退休老教师、老校长、老专家、老党员、各级劳模、道德模范等人员中聘任,确保“文化指导员”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政治素质。

1. 多元化人才选拔标准

五华县对“文化指导员”的选拔标准非常多元化,不仅注重文化素养和文艺特长,更看重政治素质、为民情怀和组织能力。这确保了“文化指导员”队伍的专业性和领导力,能够更好地引领和带动乡村文化发展。

2. 优先选拔本地人才

为了更好地适应乡村文化建设的实际需求,五华县优先选拔本地人才,他们熟悉当地文化特点、民俗风情、乡土语言,能够更好地与村民沟通交流,开展文化活动。

3. 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为了鼓励更多优秀人才参与“文化指导员”工作,五华县注重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对“文化指导员”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二、扎实开展“十个一”系列工作,推动乡村文化发展

五华县“文化指导员”的职责主要体现在“十个一”系列工作中:

1. 摸清一批文化家底

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整理村史村志、民俗风情、民间艺术等资料,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素材。

2. 开展一次宣讲活动

将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政策等内容融入宣讲,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和思想觉悟。

3. 开展一场文学艺术培训

针对不同村民群体的兴趣爱好,组织开展书法、绘画、摄影、戏剧、舞蹈等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技能。

4. 打造一处文明示范场所

建设乡村文化广场、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为村民提供丰富的文化休闲娱乐场所。

5. 组建一支文艺队伍

鼓励村民参与文艺活动,组建乡村文艺表演队伍,活跃乡村文化氛围。

6. 编排一个文艺节目

创作和排练反映乡村生活、展现民俗风情、弘扬时代精神的文艺节目,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7. 开展一批文艺志愿活动

组织开展文艺演出、文化讲座、书画展览等志愿服务活动,服务乡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8. 培育一批文明示范单元

鼓励村民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村庄,培育良好的乡风民俗,建设和谐文明的乡村社会。

9. 申报一批文明典范

积极申报省级、市级文明村镇,提升乡村文明程度,打造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10. 培育一系列向上向善文明风尚

倡导文明礼仪、健康生活方式,树立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乡村风尚。

三、机制创新,激发“文化指导员”活力

为了更好地发挥“文化指导员”的作用,五华县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机制,确保“文化指导员”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1. 社会荣誉职务,不纳入村干部考核

“文化指导员”属社会荣誉职务,不属于村“两委”实职干部,不纳入村干部考核,不领取报酬,避免了职务上的束缚,使他们能够更加专注于文化工作。

2. 加强项目支持,引导文化项目发展

相关部门在政策、资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择优倾斜“文化指导员”领衔的文化项目,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文化项目建设,激发更大的热情与动能投身到乡村文化振兴当中。

3. 建立定期评估机制,不断优化工作

定期对“文化指导员”的工作进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不断优化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四、“文化指导员”: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

五华县“文化指导员”制度的实施,不仅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更推动了乡村文化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1. 打通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文化指导员”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文化需求,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下沉,向农村覆盖,打通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2. 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增强乡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 培育乡土文化人才,传承乡村文化

“文化指导员”积极培养乡村文化人才,传承乡村文化,引导村民参与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4. 助力“百千万工程”,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文化指导员”制度的实施,是五华县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举措,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文化支撑,使乡村振兴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五、常见问题解答

1. “文化指导员”的选拔标准有哪些?

五华县优先选拔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文化文艺特长的优秀人才,如县级以上文艺家协会会员、退休老教师、老校长、老专家、老党员、各级劳模、道德模范等。

2. “文化指导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文化指导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深厚的为民情怀以及较强的组织能力,能够积极带领群众开展文艺活动。

3. “文化指导员”的职责有哪些?

“文化指导员”的主要职责是开展“十个一”系列工作,包括摸清一批文化家底、开展一次宣讲活动、开展一场文学艺术培训、打造一处文明示范场所、组建一支文艺队伍、编排一个文艺节目、开展一批文艺志愿活动、培育一批文明示范单元、申报一批文明典范、培育一系列向上向善文明风尚。

4. “文化指导员”的工作机制有哪些?

五华县建立了社会荣誉职务、项目支持、定期评估等工作机制,确保“文化指导员”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5. “文化指导员”制度对乡村振兴有哪些意义?

“文化指导员”制度的实施,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培育了乡土文化人才,助力“百千万工程”,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6. “文化指导员”制度的推广前景如何?

“文化指导员”制度是乡村文化建设的创新举措,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能够为其他地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借鉴和参考。

结语:

五华县“文化指导员”制度的成功实施,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相信随着“文化指导员”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推广,乡村文化将会更加繁荣昌盛,乡村振兴之路将会更加平坦宽阔。